文嘉妮,中共预备党员,体育学院社体(创)211班学习委员,曾任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导生等职务。学业方面,她连续三年绩点、综测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会议论文3篇,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竞赛获国赛铜奖1项以及校赛铜奖1项,校创新训练项目1项。实践方面,其在校期间志愿服务时长超240小时,曾获省“优秀志愿者”、校“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体育方面,她曾获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项目第一名、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第一名以及中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丙组第六名,并获水球项目二级运动员称号。现已推免至北京体育大学攻读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文嘉妮在体育赛场的奋斗誓言。热爱体育的心,在家人的影响下萌芽,而一场场比赛,见证了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她在比赛中进步,在进步中汲取养分。
篮球是文嘉妮的拿手好戏。“每一次运球都用尽全力,展现广大的风采。”她始终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凭借灵活的身体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积极而冷静地面对每一场比赛。团队之间配合默契,一路制胜,在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项目和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中均荣获冠军。
而即使是强项,也有面临挑战的时候。在大二参加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中,文嘉妮团队在冠军争夺赛的上半场一度陷入劣势,面对大比分落后的局面,球队成员没有放弃,他们做好防守和配合,文嘉妮更是连进四个三分球,在内线努力拼抢篮板球。虽然比赛最终没有获胜,但她深受团队精神感动,也更加明白,体育竞技的核心是自我突破与追求卓越。
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独特的魅力,因此文嘉妮十分乐于尝试新的领域——譬如水球。从连续游一百米到连续游四百米,再到连续游八百米,甚至一千二百米。此外,文嘉妮还会额外寻找泳池加练。而正式的训练仍有新挑战,陌生的项目、五米深的水池、不能戴上的泳镜、难以维持的平衡……面对这些困难,文嘉妮没有退缩。
“当对输赢有了追求,就会进入一个状态,那就是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 秉持这颗积极的胜负心,在陈小英老师以及纪彦屹教练专业的教导下,文嘉妮不断提升技能,最终获得了中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丙组第六名的好成绩,和水球项目二级运动员的称号。
“每一次从泳池上来,我都觉得一个全新的自己回来了。熊猫体育提供哪些服务”对她而言,水球不仅意味着赛事上的成就,更是一种释放压力、提升自我的手段。
乘风破浪,“泳”往直前。无论是何种体育项目,文嘉妮都乐在其中,一场场比赛就像一块块砖,为她铺好走向未来的路。
“学业和体育,从来不是选择题。”文嘉妮不止在体育领域创造辉煌,在学业方面也同样出类拔萃。她规划着“文武双全”的道路,行走的每一步都充满动力和底气。
高考失利后,经过综合分析,文嘉妮选择了广州大学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因为是广大,所以想来。”她及时调整状态,入学后认真了解所学专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课内,文嘉妮坚持“上课坐在前三排”,紧跟课堂节奏;课外,她还会坚持知识积累和二次学习,她享受在任务表上打勾的瞬间。
正因为课堂上的高度集中,文嘉妮从张文文老师的论文写作课中得到启发,开启了她的学术科研之旅。万事开头难,初次着手学术论文撰写并不简单,她在前期文献收集和筛选阶段就遇到了挑战。如她所说:“要深耕挖掘,才能真正做到为体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贡献力量。”于是,文嘉妮下足了时间和精力,通过大量阅读和对比文献,潜心研究,慢慢摸索出门道。
在武汉的学术交流会议,是文嘉妮第一次口头公开报告。从发表自己对于论题的理解,到了解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界前沿动态,她不断汲取知识,以迈向更广阔的学术天地。会议中紧张难免,但她也为自己能有这样的突破感到开心。
突破,让文嘉妮的科研之路更加坚定自信。在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竞赛时,“学科的专业性和交叉性都很强”是她对比赛的直观感受,这也意味着项目脱颖而出需要加倍的努力。为了充实讲稿的内容和保证数据的最新性,她常常需要熬夜修改PPT,为项目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为了让教培课程可视化,她与团队共同思考创新点,例如建设智能运动场、配备智能检测手环等。经过不懈努力,这项创新式体育项目最终获得了国赛铜奖1项以及校赛铜奖1项的显著成就。
从撰写学术会议论文到参与“互联网+”竞赛并斩获佳绩,每一次科研经历都让文嘉妮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学会了如何与具有不同学科思维的队友并肩作战。
深耕学业,以科研竞赛促成长。文嘉妮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习的道路上奏响独属于自己的节奏。
“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一直走下去。”文嘉妮将兴趣转为专业,在专业中培养新的兴趣。学业与体育之外,文嘉妮还是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她热心志愿活动,喜欢旅游和烘焙……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给她带来了不同的收获。
作为执行主席,文嘉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统筹规划各项活动……“无论是学生会还是导生团队,你必须要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志愿活动更是文嘉妮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一名真正的志愿者,要有一颗无私的心,和乐于奉献而不求回报的态度。”她给孩子们带去温暖和爱,他们乐观爱笑的模样也深深打动了文嘉妮。
“对一件事情有了清楚的认知之后,我就会有很坚定的决心。”文嘉妮升学的目标坚定,在大一时就规划好大学四年的蓝图,并严格监督自己实施。“如果我要深造的话,那我肯定要选择最好的地方。”为此,她乐乐不殆地,像蚂蚁搬家一步一步实现目标。林老师在文嘉妮申请保研时为她写推荐信,鼓励她勇敢迈出脚步。最终,她如愿将18岁的梦想变为现实,迈进了北京体育大学。
竞选十佳学生时,文嘉妮也是一步一脚印地向前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她一次次梳理逻辑,修改PPT;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反复进行彩排,向外绽放出自己的多元可能性。“十佳学生”是一种肯定和称赞,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她始终保持对成长的渴望和探索,“你所经历的一切,会在某一天成为你的优势。”
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大学生活,文嘉妮认为是充实、幸福和感恩。充实在于过去的每一天都按规划行动;幸福则源自每一位良师益友的鼓励与支持;而感恩,是因为有了广大与体院提供的广阔平台,才让文嘉妮得以充分塑造自己、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