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白萝卜蹲。” 3月29日,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一小学的操场上,五(2)班40多名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玩“萝卜蹲”游戏。
2025年春季新学期,迎江区教体局推行“一校一策”,要求全区中小学课间延长至15分钟,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校内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新学期,迎江区中小学课间铃声节奏改变,休息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为合理利用这多出的5分钟,迎江区优化重组课表。华中路第三小学提出“时间积木计划”,微调部分课程时长,在保障语数英教学质量的同时,将课间拓展至15分钟,并嵌入大课间,成为首个推出15分钟课间新课表的学校 。
为避免课间活动流于形式,各校因地制宜。四照园小学在地面精心绘制“声母跳一跳”“节气跳”等趣味游戏图案,吸引不少孩子蜂拥而至;新安置的摸高器,更是让不少经过的同学纵身跃起,挑战极限。华中路第一小学在走廊设置了“成语接龙”地贴,在楼梯安装“数字跳格”,熊猫体育提供哪些服务在墙面设计 “科学谜题墙”,带动更多学生走出教室,熊猫体育提供哪些服务在趣味游戏中增强体质和培养思维。
迎江区各校从提升运动质量出发,设计丰富大课间活动。每天早读后,双莲寺小学操场变“体能训练营”,孩子们在动感音乐中完成黄梅戏操、啦啦操等组合练习,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全程跟练。体育教研组组长袁野称,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孩子身体素质,旨在提升其健康水平。
在以“健康育人,育健康人”为特色的健康路小学,推出晨间30分钟“阳光运动”和双季分轨式大课间专项 ,不仅将传统课间操升级为复合型活动模块,还拟于秋冬季实行“绳采飞扬”计划,春夏季实行“数字体能闯关”,最大程度确保每个孩子的每日运动量达到教育部标准。
此外,不少学校在课后服务引入特色体育项目。作为安庆市“游泳进校园”试点校的滨江实验学校将游泳课写进了课表,每周保证每个班至少有90分钟时间上游泳课。绿地实验学校将射击、击剑等项目列为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为确保大小课间顺利开展,迎江区教体局将其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责任督学督查重点,建立运动督导评价机制。
学校也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同监督。“我校将每天一节体育课编入课表并公布在教室,明确不得以课后延时服务等替代,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华中路第一小学教导主任陈超介绍说,学校还鼓励家庭制定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活动计划,并会每年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向家长通报。
华中路第三小学德育处培训并安排“红领巾课间安全督导员”,401班潘潇飏就是其中一员,发现同学在走廊奔跑打闹时,会用定制手势提醒。
“从10分钟到15分钟的跨越,本质是从时间管理到成长关怀的跨越;当课间活动从‘匆忙式’赶场到‘沉浸式’体验,折射出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迎江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局长施爱国表示,下一步将立足省级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创建,进一步提升辖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质量和内涵,让更多孩子在奔跑嬉戏中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童年。(方迪)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