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既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晴雨表”,也成了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体育消费、冰雪经济、全民健身等产业引导方向,为全年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明确指引。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体育事业的提议和讨论,也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3月11日下午(闭幕会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就深化体育改革、发展冰雪经济、体育强国建设等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 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体育健儿们昂扬向上,备受网民的欢迎,也备受国民的喜爱,频频刷屏,体育也成为了热词热搜。想请问下一步,体育工作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借此机会,也感谢媒体朋友和各界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正如刚才你所提到的,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形象,我们也特别关注到在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中,运动员所展现出的体育精神、文化素养和个人魅力,与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一样,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点赞,可以说是使国家的自信和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缩影,印证了“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我们不仅要在竞技体育领域奋勇争先、为国争光,更要发挥好体育的多元价值和功能,服务人民健康、惠及经济社会和民生。锚定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再接再厉、改革创新,谱写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要在体育改革上寻求新突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体育改革提出了要求,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制定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和深化体育改革的有关方案,着力打造“全国一盘棋”建设体育强国的新格局。
通过深化体育改革,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和产品,建立更有利于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新型举国体制,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体育治理体系,让宏观政策更完善、治理体系更现代、市场机制更灵活、服务保障更充分、地域特色更鲜明,使中国体育更具人民性、时代性、竞争力。我们要在体育惠民上取得新成效。积极回应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不断增大的老龄群体日趋多元的体育需求,与时俱进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提质升级,丰富群众体育赛事和健身产品的供给;我们要从娃娃抓起,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的内涵和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扩大开放交流,巩固好奥运强国建设的成果,全面做好米兰冬奥会、洛杉矶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在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在田径、“三大球”等基础和重点项目上力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去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还将创设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多措并举夯实体育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在体育产业上闯出新路子。重点聚焦赛事经济、户外经济、冰雪经济,全面对接扩大内需、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更好发挥体育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释放体育消费的潜力,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扩围增量,让体育成为更多地方发展的“金名片”和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新引擎”,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展示新作为。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更充分发挥体育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气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中华体育精神颂”的品牌效应,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同时,我们也要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的侵蚀和破坏,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谢谢。
2.过去一年,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功举办,群众体育越来越热,今年是奥运年,请问体育总局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方面有何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决策部署,擘画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过去的一年,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年登高、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日、大众冰雪季等群众体育活动贯穿全年各季,覆盖大江南北。“村超”“村BA”民间赛事火爆出圈,“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丰富完善了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取得良好成效。
体育场地设施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9平方米,全民健身步道达到37.1万公里,比2019年增长了107%。大运会、亚运会、学青会办赛精彩、参赛创佳绩。青少年体育生机勃勃。体育消费快速增长。“中华体育精神”广颂远播。
体育对外交往促进民心相通。可以说体育强国建设正走在路上,各项奋斗目标正在不断实现。目前,距离建成体育强国仅有11年的时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亟待解决。体育各领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老问题”仍待破解;体育管理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新发展需要,创新能力不足等“新矛盾”日益凸显;体育改革滞后,足球领域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三大球”成绩持续下滑,这些都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下一步,我们要聚焦重点难点,持续加大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力度。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我们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为本,塑造民族精神,强健人民体质,培养青少年良好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期待、新要求。二是我们要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立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与供给;立足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高质量做好巴黎、米兰奥运会备战参赛工作,争创佳绩、为国争光;立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推动体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发挥积极作用;立足于立德育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不断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和体育素养;我们还要立足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提高国家软实力,进一步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讲好体育故事,传递正能量。三是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围绕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和体育治理能力,统筹做好体育行政部门、体育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构建职能明确、管理顺畅、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统筹做好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共识和活力,鼓励地方开展多样化的探索,把基层的创新创造汇聚成体育强国建设的普遍实践。
建设体育强国,我们更要不断加强体育领域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体育系统正在以中央机动巡视整改为契机,全面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决惩治体育领域腐败,坚决打击“假赌黑”,大力整顿行业风气,持续净化体育生态,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保障。谢谢大家。
3.最近几年冰雪运动在内的许多体育消费项目的消费呈稳定的增长态势,并且十分火爆。体育总局在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方面将会采取哪些举措?
体育产业问题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呈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4%,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了3.3万亿元,实现增加值1.3万亿元。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三个效应”上。第一,“乘数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有力塑造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能级,拉动了经济发展。赛事的流量变成了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据上海有关方面统计,参与型体育赛事,外地参与者的体育直接消费对吃、住、行等间接消费的带动比例高达1:13。大运会、亚运会、学青会、“十四冬”期间,熊猫体育的含义成都、杭州、南宁、呼伦贝尔实现体育及相关消费超过了1300亿元,较赛事举办前环比增长超过了10%。
第二,“融合效应”。我们积极推动体育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体育赛事走进乡村、商圈,体育引流搭台、文旅项目唱戏,文体旅商综合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和各地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春节期间,26家国家滑雪旅游度假地游客的接待量和文体旅综合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了50%。
第三,“带动效应”。当前,冲浪板、桨板、滑雪板“新三板”运动蓬勃兴起,飞盘、腰旗橄榄球等新兴运动也频繁“出圈”。今年春节期间,海南万宁30多家冲浪俱乐部天天爆满。去年在云南举办的首届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吸引了超过2万业界人士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新的运动项目备受年轻一代的追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里我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正在从传统的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型升级,国产体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还仍然存在着一些发展短板,主要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有待提升,体育消费潜能也有待进一步激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从体育赛事和体育制造业两端发力,促进体育健身休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着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打造一批观赏性强、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承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赛事活动。研制后冬奥时期冰雪运动带动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和拓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与有关部委继续合作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二是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体育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鼓励体育用品企业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推出国产的体育潮牌,不断丰富国产优质户外运动和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的供给与服务。三是稳步扩大健身消费。丰富健身休闲服务的消费场景,完善投融资促进和消费者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打造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深入实施“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行动计划,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美好生活。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