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健康消费潜力巨大,呈现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业态模式不断创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等特点。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等10方面重点任务,为更好满足居民健康消费需求提供支撑。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李长安:近些年来,我国健康消费渐成热点,居民健康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上升空间和潜力较大。此次《方案》的出台,为促进健康消费提供了具体的行动路径。随着该《方案》的落地,我国健康消费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不仅对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也将为扩大消费贡献更大动能。
赵圣慧:《方案》的出台表明国家看重健康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给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通过鼓励健康产品消费,推动健康食品、健身设备等领域的市场规模扩大,同时通过促进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消费增长,优化市场结构。长期来看,《方案》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形成“健康消费-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朱斌:第一,将加速市场规范化发展,比如通过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等措施,将推动行业走向品质化、精细化发展路径。第二,《方案》中的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等任务,将促进消费场景扩容,激活体育场馆、智慧健身房、康养度假等新兴市场。第三,将促进产业融合,催生“健康+旅游”“健康+科技”“健康+文化”等新业态。
主持人:近年来,体育消费、赛事经济逐渐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热点。《方案》提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对于相关企业而言,这蕴含着哪些业务拓展机会?
赵圣慧:首先,体育赛事与旅游融合催生观赛旅游、训练营、体育主题度假等新业态,旅游企业可开发“赛事+住宿+观光”产品,体育机构可联合景区打造攀岩、滑雪、马拉松等特色项目。其次,体育装备制造商可针对不同旅游场景研发便携式健身器材、智能运动穿戴设备,满足游客轻量化需求。第三,在数字化方面,企业可通过引入AR/VR技术升级沉浸式健身体验,开发运动社交平台增强用户黏性。未来,企业应注重专业化人才储备,培养兼具体育运营与旅游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团队,并积极对接保险、支付等配套服务完善生态链,构建“赛事引流-场景消费-衍生增值”全链条商业模式。
朱斌:一是产品创新。企业可开发相关主题产品,如结合山地、滨海等资源开发户外运动产品,拓展产品线广度,覆盖更多消费人群。二是科技赋能。利用AR/VR打造沉浸式运动体验,同时可根据可穿戴设备反馈的健康数据,开发相应训练课程和健康设备。为抓住健康消费市场机遇,企业一方面需要精准定位客户群,例如聚焦受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极限运动,根据年轻人的特点,设计潮流感十足、具备个性化定制功能的极限运动装备,满足他们彰显个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创新业态,比如设计主题旅游线路和活动,丰富体育旅游消费场景。
李长安:体育旅游产业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利用体育竞赛、表演等活动,吸引更多的观摩者,以提高举办地的对外影响和经济收入。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善于抓住体育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在提供赛事服务上做文章,如赛事策划、组织执行、安全保障、医疗救援等。还可提供赛事直播、摄影摄像等服务,满足观众和参赛者的需求,同时通过赛事传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数字体育,持续开发多种消费场景,熊猫体育的用户体验如何提升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
从趋势上看,覆盖人群广泛、满足个性化需求、智能化程度高的健康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主持人:当下,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在健康消费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您看来,未来健康消费市场将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赵圣慧:一是数字化与智能化,智能健康设备、健康APP等数字化工具将广泛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实时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服务,例如,智能手环等健康监测设备的普及,让年轻人的健康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二是跨界融合加速,“健康+文旅”“健康+餐饮”等新模式新业态涌现,如药膳主题餐厅、森林疗愈基地、运动社交平台等复合型消费空间崛起。三是多元化与细分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正由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向多元化需求转变,不仅包含日常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后的康复护理,还延伸至形象管理以及心理健康等维度。同时,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化,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朱斌:一是年龄层覆盖更广。从银发市场到婴幼儿市场,健康消费受众边界不断拓宽。二是个性化需求增加。更多消费者根据自身独特需求,倾向于“一对一”的健康方案,如定制营养补剂、个性化运动处方等。三是服务消费增长。健康体检、疾病筛查渐成人们的生活日常,各类健康管理机构通过整合医疗资源,熊猫体育的用户体验如何提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干预方案和长期跟踪服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总体而言,健康消费正从“单一产品购买”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企业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链条生态。
李长安:当下,智能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如电子美容仪、智能手表、智能睡眠仪等设备的消费量持续增长。同时,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一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也被更多人接受。从趋势上看,覆盖人群广泛、满足个性化需求、智能化程度高的健康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发展潜能正在快速释放。